全世界約每6-8對的夫妻就有一對有難孕的問題,全台灣每年約有17,000以上的試管嬰兒療程,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人工生殖出生的嬰兒數,從1998年的2,317人,增加到2012年的5,825人,15年來成長1.5倍,由此可知,國人晚婚所造成的難孕問題是目前許多夫妻所會面臨到的難題。
然而還是有許多夫妻接受人工生殖也無法正常懷孕,除了男性不孕症、卵巢早衰、習慣性流產、高齡或不明原因之外,研究報告顯示:胚胎染色體異常是造成無法正常懷孕的主要因素。
精卵受精後約25-27小時後開始分裂形成胚胎,經過不斷的分裂從2細胞、4細胞、8細胞到緻密化形成桑椹期,約到第五天時,胚胎會開始形成一個空腔,內有囊胚液,此時的胚胎我們稱為囊胚。根據內細胞團 (ICM;Inner cell mass) 與滋養層細胞 (TE;Trophectoderm cells) 的狀態給與等級的區別,品質越好的囊胚代表著有越好的著床率。2011年Dr. Alfarawati團隊也利用晶片式比較基因體雜交技術 (a-CGH) 發現胚胎外觀等級越好,其染色體正常率越高。
2013年英國研究團隊指出染色體正常的胚胎 (Euploidy),其囊胚形成速度比單一染色體異常 (Single Aneuploidy) 或多條染色體異常 (Multiple Aneuploidy) 來的快。
2009年科學家成功利用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 PGS) 來篩選染色體正常的胚胎,PGS是目前臨床上靈敏度和準確度最高,能檢測出染色體變異的技術。然而卻不是每位來診的夫妻都能享有這項科技的便利;除了高單價檢驗費用令人望之卻步,對於滋養層細胞較少不適合切片的囊胚也都無法進行檢驗。因此面對這樣的困境,國內OO生殖中心利用回溯性研究來探討第四天早期形成囊胚空腔化與單一囊胚植入後其懷孕率之關係。
研究團隊從2014年04月至2015年05月收集了43個試管嬰兒案例,且胚胎外觀等級優於3BB以上,同時使用PGS檢驗胚胎的染色體是否正常。結果發現若能夠在受精後第四天下午 (約95-97小時) 觀察早期囊胚腔 (Early Blastulation, EB) 的形成,其囊胚染色體正常率較高 (47.6% vs. 35.1%)。在單一胚胎植入後的懷孕率也高於較晚形成囊胚腔的組別 (56.5% vs 35.0%),持續懷孕的比例也是比較高的 (52.2% vs 25.0%),且有著較低的流產率 (7.6% vs 28.5%)。
利用觀察第四天早期形成囊胚腔的胚胎其染色體正常率高的優點,不僅可以預測此胚胎植入後有較高的懷孕率與較低的流產率,更提供了一個非侵入式、經濟且不需購買昂貴機器就能預測胚胎品質的好方法,讓許多不孕生殖中心能夠多了個篩選優質胚胎的指標。
參考資料:
- 台灣生殖醫學年會 2015
- Samer Alfarawatiet al.,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Vol. 95, No. 2, February 2011
- Alison Campbellet al., 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Online (2013) 26, 477–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