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成因:
小腦是人體中樞神經系統中重要的構造,小腦若有病變,通常會發生運動與平衡失調。患者無法平順地完成一個動作,而執行一項動作的速度也會變慢,肢體會搖搖晃晃,動作精準度變差。
基因中有異常的CAG核酸重複序列發生倍增突變,是造成此症的原因。體染色體顯性的遺傳性小腦脊髓萎縮症包括第一型、第二型、第三型、第六型、第七型、第八型、第十型及第十二型,屬於晚發型漸進性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各亞型。
遺傳模式:
為顯性遺傳疾病,若雙親其中一位患有此症,其子代不分性別,每一胎皆有50%的機率。且雖是同一家族,其發病年齡和病徵也不盡相同。
臨床症狀:
在臨床上表現得十分多樣化,而且在同一家族的患者可能呈現不同症狀之組合、不同之發病年齡和發病時間,使得此症的命名和分類至今依然非常困難。
特定基因缺陷造成的小腦萎縮症,有一些有鑑別價值的症狀:
(1) 身體會抖,動作變慢、精準度變差。走路步態不穩,容易跌倒,兩腳通常要張得開開的。
(2) 眼球轉動異常。
(3) 講話含糊不清、吞嚥困難。
臨床上的表現除了小腦退化外,有些患者會摻雜著其他神經系統的症狀。雖然每一型有其特色,不過單靠臨床症狀去分類並不容易,正確的分類還是要靠基因診斷,而國內已有數家醫學中心,可以作SCA1至SCA12的檢測與提供症狀前檢查,及產前遺傳診斷的服務。
預後:
由於此症候群是晚發型的遺傳疾病,大都在成年以後才發病(平均值約在三十到四十歲),此時期的人皆已成家立業,若在這時發病,不僅造成家庭的損傷,亦是社會的負擔。
在臺灣這些疾病的患者們組織了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因其走路不搖擺,便以可愛的企鵝做標誌,稱作企鵝家族。
資料來源: http://gene.hpa.gov.tw/
圖片來源: http://goo.gl/r3sIvb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