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2010-11                                      作者:吳韻儀

接續   要升遷?還是要生小孩(上)

 

我們需要訂一份新家庭計畫

 

      怎麼辦?工作加上生小孩,真的是無解的難題嗎?惠勒特在《創造生命》一書中建議女性用「倒推規劃法」(backward mapping),釐清思緒,重新安排生活的重點。就是先想像自己理想的40歲生活是什麼樣子,然後倒推回去,決定現在該著手完成哪些目標,40歲的時候才能達到理想。如果希望40歲的生活畫面中有小孩,就要計畫在35歲前完成生育。其實結婚、生子不是憑運氣,而是需要像規劃求學、事業一樣的設定目標,而且最好在20出頭時就開始規劃。

     乍聽之下,這個建議似乎太過簡單,甚至有些刺耳。波士頓大學研究女性議題的學者卡萊爾?瑞佛絲(Caryl Rivers)在接受CNN訪問時,甚至批評惠勒特誤導年輕女性,好像告訴大家「有事業心的女性小心了。如果你立刻不結婚、生子,就將過著悲慘的餘生。」如果只因為年輕時生育力強而趕著結婚、生子,未來很可能因為婚姻不穩固而面臨另一種痛苦。

但是,在生育極限無法延長、工作潮流無法扭轉的情況下,惠勒特的建議,似乎是唯一的方法。其實,那也是許多走過那段經歷的女性給的唯一的建議:想清楚,早一點開始規劃。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蘿苑?塞普(Laraine Zappert)研究了超過300名畢自史丹福大學的專業女性,詢問她們如果重走一次兼顧發展工作與建立家庭的路途,她們會改變什麼?在前五名的答案中,早一點建立家庭、花更多的時間與小孩相處,分列三、四名,沒有一個答案是要捨棄生子的選擇。「我們所研究的母親中,98%都說,兼顧事業與小孩,是她們生命中最美好的經驗,」塞普說。

      我們需要一份新的家庭計畫,需要的也許不再是如何避孕,而是要學習如何開始想要的生活。不是每個人都必須生小孩,也沒有人保證生小孩真的會帶來快樂。但是,如果你也抱著跟那98%一樣的想像,那就從現在開始進行,不要讓任何人影響你的決定。時間總是比你想像中過得快。

 

數字的背後「高成就」是對女性的懲罰?

 

     無子女家庭數大幅成長,形成一股新浪潮。

     1993年,美國無子女家庭數目達3,490萬戶,擁有一個18歲以下小孩的家庭的戶數是3,330萬戶。生育潮流首次出現逆轉。

     哈佛經濟學者惠勒特針對美國28歲到55歲、高教育、高收入的職業婦女進行調查,將受訪者分為年收入超過5萬5千美元的「高成就」,與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超高成就」兩個族群。結果發現:在大企業工作的「高成就」女性,有42%年過40歲無子女;在大企業工作的「超高成就」女性,49%年過40無子女。以年齡區分,28歲到40歲的受訪者中,有55%到35歲仍沒有生小孩。這些無子女的婦女中,只有14%的人是絕對不要生小孩。

     錯過了尋找伴侶的最佳時機,是高成就女性無子的一大原因。

     對高成就女性的調查顯示,年過40在企業內工作的高成就女性,只有57%結婚。超過30歲第一次結婚的高成就女性只有8%,超過35歲第一次結婚的只有3%。

愈晚結婚、生子,面臨的挑戰愈大。

     34歲婦女每週期懷孕機率為20%,44歲的機率為5%。35歲以下流產機率為15%,44歲的流產機率為35%。

     女性對工作的投入愈來愈多,角色愈來愈重要。

2000年,女性每週工作達37.9小時,比1976年增加2.5個小時。到1999年女性佔專業與管理工作的比例超過36%,在1970年這個比例不到20%。到1998年,女性佔高階專業工作的25%,在1970年這個比例只有9.2%。

     女性在工作上的表現愈好,放棄工作生小孩的代價就愈高。

到2000年,25到34歲女性的所得,達同年齡群男性的82%,在1979年時的比例是68%。到2000年,在雙薪家庭中,太太收入超過先生的比例,將近三分之一。受過高教育的女性,將近一半收入比先生高。資料來源:《無子女浪潮》、《創造生命》、《未來成功》、《商業週刊》(BusinessWeek)

 

健康教育 你一定要知道的不孕常識

 

     不孕症其實是蠻普遍的問題。

     美國有610萬夫妻有不孕的問題,大約佔適齡族群的10%,其他國家的比例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年齡是最大的問題

     年齡是不孕的最大原因,男女生育能力下降的年齡有相當差距。

     女性的生育能力從27歲開始下降,35歲開始急速下降,40歲以後極度恐慌。男性的生育能力從50歲、甚至更晚,才開始下降。到37歲,有50%的夫妻不孕。

不孕與健康關係小,與遺傳關係大。

      身體健康與否並不是生育能力的指標。注重運動與飲食只能夠保持心臟健康,保不了卵子。影響女性生育能力兩大關鍵因素是天生有多少卵子與失去卵子的速度,這與遺傳關係最密。由於與遺傳關係密切,女性可以詢問母親停經的時間,有助醫生判斷你在某個年紀還有多少卵子,一般停經前10年,卵子功能就已經變差了。

     面對不孕問題,預防的效果遠大於治療。

     雖然生育技術發達,但其實效果有限,而且對年齡愈高的人效果愈小。試管嬰兒的成功機率只有20%,而且對於40歲以上的女性很難奏效。 30歲左右的夫妻一般積極嘗試懷孕6個月後就會懷孕。如果夫妻積極嘗試1年仍沒有懷孕,就是不孕。 最佳的不孕治療方式就是預防,就是要有正確的不孕知識,及早行動。資料來源:美國不孕協會(American Infertility Association)、《芝加哥太陽報》(Chicago Sun-Times)

 

別被罪惡感困住 兼顧事業與家庭的新學習

 

     「我該離職回家生小孩嗎?」的交戰,與「我一定是差勁的媽媽」的罪惡感,是希望兼顧事業與家庭婦女的兩大困擾。塞普在《成功迎戰》一書中指出釐清思考的方式。

     「我該離職嗎?」

1.人生有不同階段,工作有很多種可能,可以考慮不同的人生階段,調整工作的選擇,包括

   全職、轉換較輕鬆的職務、兼職、或是完全不工作的安排。當知道工作可以有不同的選

   擇,壓力就會比較小。但是,的確有些工作是不能調整、一點都損失不起的。

2.每個選擇都需要一些支援條件,包括照料小孩、處理家務、伴侶的支持、家人與朋友的支

   持、工作環境、經濟條件。照料小孩與處理家務的支援對生活品質影響很大,不要用「我

   可以自己來」、「我媽媽都做得到」把自己困死。而伴侶的支持也是關鍵,不論是選擇哪

   一種工作形態,一定要伴侶真心接受,才能行得通。

3.不應該問「我是應該工作?還是該離職?」而應該問「我想工作嗎?」「我必須要工作

   嗎?」如果想工作,再問「我對工作到底有多擅長?」不管選的是全職、兼職、或不工

   作,都要問「我如何取得必要的支援,達成目標?」

 

「我一定是差勁的媽媽。」

1.罪惡感是職業婦女贏不了的戰爭。就承認吧。就承認自己有時候必須在幼兒淚眼的目送下

  趕去見討厭的客戶,承認自己有時候會最後一個接小孩。用更有效的時間管理,取代對自

  己的咒罵

2.多找幫手參與家庭工作,你需要一隊人共同分擔家務。職業婦女不下廚的是很平常的事,

  可以請外傭、買外帶。父親、祖父參與母姐會也很常見,一點也不丟臉。

3.對自己與家庭的期望要健康、實際。專業女性之所以在工作上成功,是因為有內在的驅力

  與追求完美的精神,但是這同時用在工作與家庭上,只會逼著自己對家裡長期的髒亂發

  瘋。其實沒有一個全職工作者能像瑪莎那樣優雅、精緻的經營家庭。喜歡烹飪就下廚,如

  果做不到也不是罪。

4.多找面對同樣情況的人聊聊,就會覺得自己「正常」,是紓解罪惡感最好的方式。

5.保持正面思考。列出10件自己對家庭與小孩做的對、做的好的事情,隨身攜帶,覺得自己

  差勁的時候,就拿出來鼓勵自己一下。

 

延伸閱讀

正面應對工作與家庭的夾擊《創造生命》

(Creating a Life: Professional Women and the Quest for Children),2002年Talk Miramax Books出版

     作者美國經濟學者西維亞惠勒特(Sylvia Ann Hewlett)調查1,647位高成就女性,發現無子女浪潮正衝擊著現代專業女性,引發《時代雜誌》、CNN等媒體的熱烈討論。書中匯集大學院長、歌劇女高音等各行業受無子女困擾的成功女性的個人故事,讓讀者感受到她們的掙扎、失落。惠勒特並提出如何兼顧發展事業與建立家庭的建議。

    《無子女浪潮》(The Childless Revolution),2001年Perseus Publishing出版,中文版2002年新新聞出版。

     作者瑪德琳肯恩(Madelyn Cain)任教米申大學,是表演工作者,她將無子女的人分為「自願選擇」、「機緣命運」,以及介於前兩類之間的「非預期的沒有兒女」,他們沒有計畫、但是卻逐漸演變成無子女的生活狀態,這一群人正快速增加。

     肯恩認為,進入職場是重新定義女性初始的一步,愈來愈多的無子女婦女,將使得女性的定義,出現根本的改變。

    《成功迎戰》(Getting It Right: How Working Mothers Successfully Take Up the Challenge of Life, Family, and Career),2001年Touchstone Book出版

     作者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蘿苑塞普(Laraine T. Zappert)研究超過300名20歲到65歲畢業自史丹福的專業女性,試圖為困擾現代職業婦女的大難題──兼顧家庭與事業,提出解答的藍圖。書中以實際的個案與思考步驟,幫助讀者重新思考:家庭與事業的兩難、工作與母親的雙重壓力、生育對事業的影響、維繫健康的家庭關係。

 

《未來的成功》(The Future of Success),2001年Alfred A. Knopf出版

 

     作者羅伯瑞奇(Robert Reich)是美國前勞工部長,他以對工作環境與生活多年的研究,指出新時代的工作對大眾的生活產生什麼樣的衝擊,以及個人與社會想在新的變化下建立所希望的平衡生活,要做什麼選擇。一出版就深獲好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orkPG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